旭丰农业网 >> 半夏属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0猫尾木属

2022-07-13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

绘图:石向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考察时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祝乡亲们大丰收。”如今人们不光选购肉、蛋、奶、果、菜时讲究牌子,选购天天吃的粮食也开始讲品牌。

——编者

消费市场催生了安全性、功能性、品牌度等不同层面的需求

河峪小米:粮食有品牌 产品有功能

“河峪小米一定会成为金疙瘩。”2004年8月,王建福带领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的5个乡亲成立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时,曾经这样描绘未来。那时候,“粱买沁州黄,酒沽杏花村”在山西叫得很响,历史名米沁州黄小米的品牌路势头正猛,杏花村所在地的汾州香小米也图谋香飘省内外。与沁州黄小米种植区域同属太行山区,与汾州香小米使用同一品种“晋谷21号”,河峪小米靠什么比较优势突围,让种粮的乡亲们在地里刨出金疙瘩?

给山西再造一张名片。11年来,沿着这条品牌规划路,河峪小米从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搞科技研发,在山西小米品牌中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消费市场扩容催生多层面需求

“解放军靠着太行小米加步枪解放了全中国,我们榆社的小米有着这么好的题材,一定会成为致富路上战胜贫穷的武器。”榆社县是革命老区,与左权、武乡等红色根据地接壤,王建福幽默中自信满满。

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源于他出生供销社,了解市场需求。2004年前后,随着人们对小米营养价值的认可和普及,加上小米比其它杂粮简便易做,小米市场需求加大,价格也呈上升趋势。消费市场的扩容催生了对产品安全、功能性、品牌认知度等不同层面的需求。

农产品的利润来源于市场的短缺和商品的稀缺,粮食生产也遵循这样的规律。经过比对,王建福选择了商品性良好的“晋谷21号”常规品种进行试种,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合作社的土地上种植后,加工出来的小米所含氨基酸总量、蛋白质、维生素、总膳食纤维、锌、硒等微量元素均高于同类产品,其中锌含量尤其可观。

做绿色有机小米,用产品功能性对接消费需求,走品牌化之路,成为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的路径选择。

产品质量眼里揉不得一粒沙

河峪小米合作社所在的榆社县地处太行山西麓丘陵山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任何工矿企业等污染源,非常适宜谷子等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种植。

选良种用良法匹配生态优势成为河峪小米的第一张牌。合作社采取免费统一供“晋谷21号”优质种、提供专用有机肥料的同时,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组,搞好合作社社员及农户的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

合作社坚持聘请专家进行定期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在每个种植基地及村庄,培养一批技术能手,给予一定的补贴,让他们给本村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采取措施监督农户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无公害绿色谷子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种植,保证小米的营养和品质。

社员冯应文说,在产品质量方面,他们理事长可谓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总是“小题大做”、“罚一吓百”。2008年合作社的小米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产品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河峪乡辐射到了周边的云竹和西马等乡镇,拥有了无公害谷子标准化种植基地26000亩。

现在,所有跟合作社签订了谷子种植合同的农户,一改以往简单粗放的种植观念,认真按照合作社制定的科学种植方法种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培育出有市场导向意识的新型农民,这是河峪小米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王建福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市场上的杀手锏。不久,随着顾客美誉度的增加,山西省城各大粮油店、大小超市里的河峪小米成了抢手货,市场的触角北上京津南下沪深,河峪小米成为了知名品牌。

年利润20%用于科研和推广

6:2:2分配法是河峪小米品牌化之路的第二张牌。这一分配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当年利润的60%返还社员,20%当作公积金、保险金,社员在无风险时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在市场风险或自然灾害时补偿给社员,20%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这张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了社员积极性和忠诚度,二是在山西小米品牌众多的丛林生存状态下,年均20%的科研经费保障了合作社未来发展。

2009年,合作社的河峪“五色小米”(红、绿、黑、白、黄色)开发成功,填补了市场的空白,试种后市场反应良好。2013年,合作社将这一品类小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产品现已走出晋中销往了太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目前,合作社的另一新品种富锌小米正在中试中,每公斤小米锌元素含量高达38.7mg。去年以来,合作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运营,线上销售已占总销售额的50%,在天猫粮油米面类排名前20名。

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的创立,和河峪小米的品牌打造,提高了河峪乡周边的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2004年前,河峪乡谷子种植面积仅6万亩,亩产300斤左右,亩收入在400元左右。2004年以来,全乡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亩产提高到600斤以上,每亩收入稳定在1800元以上。周边三个乡镇在品牌的旗帜下实行了粮食的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加工和销售。让粮食有品牌,让产品有功能,增加粮食的附加值,河峪小米合作社的品牌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本报记者吴晋斌)

900多个牌子混战品牌建设缺失

吉林大米的尴尬:品质好 名气小

“品质好、名气小”,吉林大米“江湖地位”的尴尬正是多年来品牌建设缺失的反映。2014年,可以称为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设元年。吉林以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健康米”工程,吉林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900多个品牌“混战”,这就是此前吉林大米市场的真实写照。吉林大米堪称“天赋异禀”,但品牌分散影响力小,企业实力弱、规模小。

吉林大米要想“走出去”唯有品牌整合之道。放眼吉林全境,吉林大米不仅品质优异,而且各具特色。去年初,吉林从培育地理标志大米品牌入手,围绕东部火山岩、西部弱碱土、中部松花江流域地域特点,指导各地通过地理标志品牌整合企业自有品牌。目前,吉林已有地理标志大米品牌15个,其中,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在全国首屈一指。

整合之道更在于市场。永吉、舒兰、延边等地通过建立大米地方质量标准和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区域内4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的品牌进行了整合,当地的水稻种植资源、加工资源以及大米的销售资源进一步集中,地理标志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松粮集团、东福米业、国信米业、禾丰米业、宇峰米业等一批企业,成为当地大米品牌建设“领头羊”。省粮食局科技产业处处长张长城认为,通过地域品牌来整合企业品牌,要靠市场的手段而不是靠行政的手段,让企业之间通过实力的打拼,最后形成一个最好的品牌。

“好吃大米在吉林”,这是吉林大米去年“走出去”到外地推介时统一的宣传语。好吃的吉林大米“走出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在陆上,一条在网上。品牌整合初见成效,如何实现让世人熟知?考验的是宣传推介的功力。

“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路场有牌、网络有名。”2014年,吉林大米的宣传推介在全国骤然发力。不仅仅做广告,还要走出去上门推介。与陆上的“行走”同步,吉林大米网上的“行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参与淘宝“挑食吉林鲜米”等活动,吉林大米由过去名不见经传,一跃升至淘宝大米网页首页,吉林大米“营养、好吃、更安全”的整体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品牌影响得到快速提升。

吉林大米“走出去”的每一个足印,都让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倍感骄傲。“吉林普通大米平均售价由去年每斤2.7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斤3元,中高端大米均价提高到3元以上。”吉林以有机、绿色为主的中高端大米销量由2013年的42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48.5万吨,同比增加15.5%。

“吉林大米那是相当有故事可讲。”每每提到大米的文化营销,吉林市东福米业副总经理杨靖总是能娓娓道来。吉林大米的品牌营销正在步入“深层次”。吉林大米开始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烙印。

“营养、好吃、更安全”,这是吉林大米的整体形象,也应该是吉林大米文化的主要内涵。吉林实施的“健康米”工程,从耕地检测、种子选育、投入品监控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全产业链进行管控。今年吉林又被纳入全国第二批粮食质量追溯体系试点。眼下,省内多个控水控肥控药的水稻种植试点正陆续进入插秧阶段。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吉林大米的“行走”之路还很长。 (赵赫男)

“粮食打品牌”靠各方合力

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米袋子”问题,而且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粮食生产要打出品牌,关键要依靠好以下力量:

靠不折不扣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比如,关于“粮食直补”的相关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行好监督、督导、保驾护航的责任,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靠科技提升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依靠科技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问题,另一个是粮食生产无公害、去污染化的问题。通过配方施肥、推广生物化肥、生物驱虫剂等方式,实现粮食增产和无公害化的同步推进。

靠激发市场活力来实现粮食品牌化战略。要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事规模化经营、无公害化生产的积极性,通过转变粮食生产观念,提升粮食生产的品位,让其不仅生产得多,关键要生产得好。政府应搭建各种平台,提供各种便利,积极延伸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不断提高粮食的附加值,通过深加工各种粮食制品,实现粮食生产的转型升级。

当然,粮食生产要打出品牌需依靠的力量还很多。比如系统的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粮食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只要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粮食生产品牌化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桑胜高)

他山之石

泰国如何用大米“刷世界的卡”?

泰国大米种植有5500多年的历史,然而泰国大米的出口历史不过百年。但自1979年泰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以后,蝉联了33年冠军,泰国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大米以粒长和蒸煮后香味扑鼻著称。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雨水、适宜耕地等自然资源外,重视大米生产的举国体制和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也是成就泰国大米成为世界品牌的主要原因。

务实的大米政策。泰国的稻米政策由泰国的稻米委员会制定,为适应多变的国际市场,每年修改一次。稻米委员会主席常由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担任,副主席和委员常由其他相关的部长和常务秘书担任。

为改变泰国水稻生产水平低的状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泰国大米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泰国致力于推广应用高产品种综合技术:施肥技术、病虫综防和生防技术、机耕及省工节本技术、提高品质技术和实施一系列“国家项目”,为推动泰国水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阻止不法米商套用泰国香米商标,泰商业部、大米出口商协会、司法部门通力协作,加紧进行香米专利权登记和商标注册工作。

严格的大米标准。泰国的大米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产国家稻米标准中最为复杂和详细的。严格的大米标准对出口大米的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也是泰国大米畅销世界的“通行证”。

泰国的第一部大米标准由泰国贸易部于1957年制定,1958年正式出版,一直沿用到1997年。1997年,泰国开始修订新的大米标准,从此以后几乎每年都根据世界大米行情进行修订,以适应大米贸易的需要。

注重宣传,拓展出口。在泰国的出口宣传战略中,大米从来就是第一品牌,无论各级政府还是企业,全社会都积极参与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介活动,每年泰国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在国内外宣传推广茉莉香米。(宗和)

肾虚怎么调理?

补肾养肾不能吃什么

治疗男子不育症中药方

老人得脑梗塞能治好吗

补肾亏有哪些中成药

友情链接